人到中年,一份气度,一份胸怀


人到中年,一份气度,一份胸怀
做人心平气和,处世海纳百川 。
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:人到中年,何谓真正的成熟?
有个高赞回答说:
“是经历世态炎凉后的内心平和,是饱经沧桑后的锐气依旧,是胸怀他人的大气悲悯 。 ”
行至人生半坡,经历世事起伏,有人已对生活缴械,有人却愈发沉稳通透,懂得以一种更为圆融的姿态去与这个世界相处 。
01
锐气藏于胸
自媒体人九边曾说:
“强者和弱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,绝大部分普通人似乎对生活有种认命感,觉得人生也就这样了 。 可越是这样,越会在生活的沼泽里陷得越深 。 ”
一个人唯有心怀志气,才能在风雨过后,抬头看天 。
最近,读到“工地考霸”杨志林的故事,深为动容 。
他出身农村,资质平平,1991年高考落榜后,曾辗转各地,艰难谋生 。
早年做过流水线工人,每天的工钱只有2.5元;
做过酒场销售,烈日下蹬着三轮车四处推销;
他还跑过运输、当过杂工……每个疲惫的夜晚,他都自我叩问,难道自己的人生,只能就这样了吗?
不认命的他,决定开始改变自己 。
凌乱的工地宿舍中、灰尘飞舞的活动板房里,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英文 。
他从不参加聚会,一有时间就扎进题海里 。
有人排斥他:“别理他,他就是个傻子 。 ”
有人冷嘲热讽:“他跟我们不一样,人家是秀才,要考大学的 。 ”
但他不闻不管,终于以社会考生身份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 。
这次成功,激发了他的斗志,“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”
后来,在35岁到45岁这十年间,他又将建筑、市政、公路、机场一级建造师等证书收入囊中,创造了8年考取6个专业证书的记录 。
从农民工逆袭成技术专家,在别人眼中无异于痴人说梦,但是他做到了 。
他报名了单位的海外项目,每天和一大批名校毕业的年轻人混在一起,夜以继日地钻研一万多字的纯英文书籍,立志在海外做出优质的项目 。
他说,“虽然我错过了青春,但不可以错过人生 。 ”
很喜欢这么一句话,命运看似牢不可破的大网里,总有不甘平庸的漏网之鱼 。
年过半生,山重水复,行路艰难 。
如果害怕了,退缩了,那你永远无法跨过坎儿、越过高峰 。
唯有铿锵前行,拿出与生活对峙的决心,才有可能在艰难险阻中逆风翻盘 。
人到中年,一份气度,一份胸怀
02
和气浮于面
林肯有位朋友,曾向他推荐一位阁员,但见过面之后,林肯却并未任用他 。
朋友问及缘由时,林肯说,我不喜欢他的长相 。
朋友惊讶道:“你这也太苛刻了 。 ”
林肯笑着答道:“不,一个人过了40岁,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 。 ”
过了中年以后,我发现身边的人,逐渐活成了两拨人 。
一拨人总是抱怨挑剔,脸上充满戾气,另一拨人却温润宽和,云淡风轻的样子 。
说到底,这两种人之间隔着的,无非是一份气度,一份胸怀 。
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,性子平和的人,往往都长着一副和善的面孔 。
凡是认识作家莫言的人,都会忍不住夸赞他宽厚温和,无论对谁,都是和颜悦色 。
他找人装修房子,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,装修师傅很难为情,但莫言不愿意让人难堪,反而另给了一笔辛苦费 。
出版社拖欠稿费,他总是能体谅编辑朋友的不容易,很少主动张口讨要 。
再后来,他从寂寂无名到问鼎诺奖,外界评价颇不友善,他都一笑置之 。

推荐阅读